创造一种真实的情感连接





曾有人在采访中问我:设计中让我最着迷的地方是什么?

我回答:能有机会控制观看者(公众或者消费者)的情绪,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控制情绪”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复杂,我试着用简单的方式来说明一下。同样的一段故事和内容,是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去讲述的:我可以描述得简洁清晰一些,这样观众看了一目了然;但我也可以描述得艰深难懂,观众看了一脸懵逼。

让人看明白或者看不明白,看完之后感觉开心还是愤怒,都是可以控制的,就像电影导演预先设定好的剧本和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演。如果设计师非常擅于控制画面,也就能很精准地控制观看者的情绪。把一块普通的石头放在精美别致的包装里,让石头瞬间产生尊贵的价值感,就是“控制情绪”的一种。观众,或者消费者,是很难抗拒这种情绪控制的。

比如近几年经常被提到的“新中式”,这个词需要好好地翻译一下,每个人理解的新中式可能并不是同一个定义。因为有时新中式是简洁的,有时新中式又是繁复的,有时新中式是毛笔的狂草,有时新中式又是蝇头小楷。我的看法是,新中式只是一种怀旧的情绪,不代表任何风格和语境,它使用或者利用大家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念古情感,通过一些具有“怀旧语言”的元素点缀但现代事物而形成的某种设计语言风格。根本上,新中式的内容基础还是现代的,对于古典形式采用的是借用的关系,借用中式古典的观看情绪来表述现代的形式感。当然,以上关于“新中式”的理解主要是基于平面设计的语境中,在家居、器物和环境设计中,新中式在古典气质上的保留上会更为纯粹,程度上更重一些。

用影视剧的方式去理解新中式更加容易。观众看到一个清代街道的画面,里面角色的装束和扮相都是清代的。观众首先会被这个形式语言所迷惑,可能马上就会产生好感和好奇心,愿意看下去。接下来,角色间的对话和行为才是故事内容。甲问乙:你有没有看见一个小孩跑过去?乙说:看见了,他是不是穿着红色的衣服?往那边去了。这样一段对话,被放置在清代的历史背景下,就会让人产生不一样的情绪。同时,再配合镜头的语言、节奏的控制和灯光音乐等技术手段,让这短短的几秒钟融入更多更细腻的语言,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进而愿意去相信眼前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几百年前的。

所以说,设计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内容,有时情绪要比内容更加重要。树叶的飘落原本是每天发生的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件?为什么有人在看到树叶飘落的影片时会觉得伤感呢?因为情绪在其中发挥了作用,提取树叶飘落这个画面,就是去寻找可能产生情绪的关联。

当然,在设计中情绪的产生不像清代布景这么简单。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这样一身打扮的服装造型就是清代的,可把同样的服装造型给埃及人看,他们就不一定能产生这种情绪关联。这背后的原因是,人对情绪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这跟每个人的生存环境、成长经历、文化背景,包括对影像的分析理解能力都有着很深的关系。也就是说,树叶飘落的伤感情绪,只能在一部分人的情绪感知中得到回应,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是无感的,甚至在个别人看来,这是个可笑的画面。

我想说,在设计中如何传递情绪,是个感性的话题。情绪,不是理性的判断,它是没有道理的,更无法说服所有人接受。曾有人问我,色彩和设计的主题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比如:我要表达“亲密关系”这个主题,把色彩设定成蓝色和橙色,是不是能说明“亲密关系”呢?在广阔的蓝色的背景中,温暖的橙色会让人感受到亲密关系中的愉悦和甜蜜——抱歉,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看法,即便是有很多读者同意我的选择,但也有很多人表示他们真的什么都感受不到。我坐在影院里看喜剧片时,常常不知道旁边的人为什么笑得那么大声,我已经坐在这里了,我并不抗拒去接受开心的刺激,但,我就是感受不到那种情绪。

在刚刚亲密关系的色彩问题中,我跟选择了“不”的读者站在了一起,我对蓝色与橙色表现出来的“亲密关系”毫无感觉。我选择粉色和橘色。为什么呢?我无法给出理性的、能说服反方的解释,我觉得这就是:人在情绪选择中的权利,在项目中设计师设计的权利,当然,也是在决策环节中客户的决定权利。

任何一个设计都不是唯一的答案,不同人做出的不同选择,你可以选A,我可以选D,我们可能都是对的,你不需要说服我也去选A。那是为什么别人问我这个设计为什么要用这个颜色时,我无法给出十分确切的理由,因为它不是一个推理的结果,而是我的感受或经验。

当我们渴望呈现出一种能让其他人产生共鸣共情的设计时,我们要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办法去跟陌生人建立情感的关系,我们要通过设计来引发情绪的反应,在他人的生活经验、视觉经验和情绪经验里产生涟漪,即便遗憾地是我们明明知道无法满足所有人,当我们仍需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激发情绪。

为什么一颗闪闪发亮的星,会给大家带来希望的感觉呢?是因为在人类进化史上,来自遥远星空的明星象征着方向与未来;在现代生活中,星形的造型也象征着荣耀与凝聚力,这是一种普世化的理解,甚至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星形的理解也是相似的。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寻找到更多能够引发共鸣的“星”,其实,那些一闪一闪的星星,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之中,飘下的落叶、山间的瀑布、抖动的翅膀、母亲的怀抱……去努力地发现它们,去感受它们为我们带来的情绪变化,并将这种情绪转化为设计的语言,我们就掌握了与他人之间建立情感关联的奥秘。

我希望大家能用真诚的方式去看待设计,设计并不是一个狡诈的行为,我认为设计最核心的驱动力就是:在生活里,在人与物之间,在人与人之间,去寻找能让大家产生情感共鸣、引发情绪反应的表现方式,这才是设计真正的魅力。所有真正能影响他人的事物,所谓“成功”的背后,实际上都是带来了一种连接。

设计,就是在创造一种真实的情感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