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的基本修养



回到那个巨大的职业年轮面前,当我看着这 20 年职业生涯的留下的印记,心里的感觉是很复杂的。从迫切地寻找自我的风格,到拥有自我的风格,到明白该如何处理自我与设计的关系,像极了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

与事业相平行的,是我们的生活。20 年,生活的变化也是巨大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目标,更有着不同的生活境遇,对人生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我认为自己未来一定会有新的人生理解,对于设计也是一样,在 5 年后、10 年后,我一定会有新的理解,但无论如何,新的理解都是基于过去的沉淀,就像我提到的三个周期:探索、挫败和成熟,我可能再次进入探索期,再次经历迷茫与慌张,再次感受挫败与失望。但,我们知道每每踏入一个新的周期,都是一次新的自我认识与成长。

2007 年夏天的某个晚上,广煜来到我的工作室做客。那个时候,我还在努力寻找自己的方向,并为自己暗淡的职业前程感到忧心忡忡,而广煜早已是行业内公认的权威,在东京 TDC 大赛中担任评审了。我当时主要的设计工作都来自于金融行业,大部分是规规矩矩的股东年报和平平淡淡的用户手册,都是一些毫无风格化设计感的设计,所以一直羞于拿出手。广煜随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本册子,问我:“这是你设计的?”我不好意思地说:“嗯,这没什么(可看的)”广煜说:“做得不错呀!”我很惊讶地问:“真的吗?这没设计啊…”他说:“有啊!设计不就是这样吗?这种册子做成这样,非常不错啊。”当时我听到广煜的话,更多地理解为朋友之间的鼓励。后来,才慢慢理解他的话:把设计做成该有的样子,就是好的设计。再后来,我们成为搭档,一起工作,一起践行着我们对设计的共同理解,去寻找最恰当的设计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没有偏离我们的初心与热情——“把设计做成该有样子”,并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尝试,不断努力,精益求精。在我们看来,设计师的责任与使命就是积极地帮助不同的客户找到最适合他们的设计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克制自我情绪带来的项目风险,以严谨理性的态度去分析客户遇到的问题,最终找到最为恰当的设计表达,这也是ABCD 工作室对每个工作成员的基本要求。

克制自我情绪,并不是要放弃自我,而是懂得如何在合适的时间及空间中寻找自我、展示自我。明明是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就不要让自己变成那个最受瞩目的人,在现代社会中这就是一种成熟的、得体的表现。反之,如果是自己组织的派对,那作为主人就应该表现出积极的、友好的一面,照顾好各方宾客。在接下来的一章中,我会讲一讲如何处理设计中的自我情绪,如何通过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人感受到我们独特的个性魅力,如何张弛有度的控制作品给人带来的感受——情绪控制,也是设计师的基本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