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探索期



让我们把时光调整到20多年前,看看探索期的我在经历着什么,在想什么。

当初,我选择设计师的职业完全是盲目的。

我的高中时代——对,就是写下《意念的大学》的那个时期,我并没有读高中,而是就读于一所普通的中专,所学的专业也与艺术毫无关系,完全是理工机械方面的。我所学的专业对我的人生和职业生涯毫无帮助,但好在那时候学校只在乎学生的纪律,对成绩管理不严,我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于是听了很多摇滚乐,读了很多书,包括文学、哲学和诗歌。这些音乐和书籍,对我未来发展的影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唱片封面,是我的平面设计启蒙,当然,那时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平面设计这个词。唱片封面上的影像,表现出来的独特气质,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而且,不同的唱片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同一支乐队不同的唱片也传递着他们对音乐的不同理解,输出着不同的概念。我当时疯狂地去收集喜欢的乐队的专辑,集齐一整套会让我兴奋到失眠。而对比着不同唱片去感受其中的差异性也成了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在购买唱片的时候,封面的设计是最大的购买因素。毕业后,我对音乐的痴迷更强烈了,很快我就辞去工作到北京去寻找我的音乐梦想,同时,找机会去学习设计。

我有过一段非常短暂的大学教育时期,由于我当时迫切地想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根本就没有留在学校好好学习的念头。通过朋友的推荐,我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唱片公司做设计,这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唯一一份跟音乐有关的工作。我不确定老板有没有认真看过我应聘时的作品集,那是我做的十几张我幻想出来的唱片封面,其中有一张叫《澡堂里的男人》,封面是我让朋友拍摄的我的后背,然后做了马赛克的处理。啊…现在回想起来,好尴尬。第一天上班,老板的秘书指着一台巨大的G3苹果电脑跟我说:“这是你的位置,这些设备是给你用的。”那是一台 27 英寸显示器的电脑,我从来没有用过这么高配置的电脑,事实上,我在此之前从来没用过苹果电脑。从这一天开始,我步入了我的设计职业生涯。

我原以为唱片封面看得多了,自然就会做,更何况我也做一些“假唱片”的设计。在严重缺乏设计常识的情况下,我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尝试。公司里的艺人各有各的特点,每张唱片也都有着独立的表达和内容,就像我之前买的唱片一样,每张唱片都是各具魅力的。可是,对于一个新手设计师的我来说,根本就意识不到这些,甚至也没有能力去通过设计去表现具体的气质,我能做的就是添加“效果”,加点手绘、加点颜色、加点字体变化、加点照片的特效…老板对我的设计当然是不满意的,更糟糕的是我对设计的输出完全没有经验,也就是印刷需要的纸张和工艺我没有任何概念。我做的第一份印刷品就闯下大祸,当时我听见老板在办公室大骂:“怎么这么不清楚啊?!”我赶紧跑去拆开一个包装来看,果然那些细小的黑色的文字都是糊的。我不知道在文字设定里的小字要使用单色或专色印刷才能保证清晰度,而我使用了四色,导致套色不准,所有的字都是糊的。那一批印刷品肯定是需要重印的,公司因为我的不专业蒙受了损失。现在回想起来,我心里仍满是愧疚。老板的那句“怎么这么不清楚啊”,也成了我日后工作中的第一设计原则,绝对不可以不清楚!

即便是犯了错,即便知道自己在很多专业上缺少常识,可我还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品位,相信自己的个性。几个月后,我选择了离职,成为一名自由设计师,靠接一些小的设计委托来工作。我猜测,当时我能接到设计项目并不是因为我的设计能力得到认可,而是当时的市场严重不饱和,设计师的数量很少,大家都能接到项目做,甚至,客户对设计品质的认识也是不充分的——当时的环境对新手真是太“友好”了。

我不时地接到一些客户的委托,很快就有了一些业务的积累,于是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随着自己设计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眼界也逐渐打开,当我看到那些非常具有个性化风格化的设计作品时,总是感到兴奋无比,就像小时候买到自己喜欢的唱片。我迫切地想成为那样的设计师,找到自己的风格,做出让自己兴奋的作品来。在客户委托的工作之余,我非常努力地去练习,每天都在不停地画,一边喝可乐一边临摹设计,一直做到深夜。设计能力提升的同时,我的体重也在提升。有一天我称重时发现,短短地半年时间,我已经从70公斤飙涨到90公斤了。看着镜子中严重变形的身体,我觉得自己很废,沮丧的、无奈的感觉袭来,我开始感到疲劳,看不到未来。这是我工作的第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