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记忆
如我上面提到的几个例子一样,我们在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真实地记录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独一无二的宝库。它们曾被遗忘,曾被忽略,但它们没有消失,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交织在一起,演化成我们脑海中的微妙关联。作为一名设计师,或者作为一名创作者,我们应该能够洞察这些微妙的关联,擦亮它,唤醒它,将它发展成我们的灵感源泉。
很多设计师在面临难题一筹莫展时,总是会质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缺乏某种能力。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只是没有把自己曾经有的一些技能发挥出来。我认为,比起学习新技能、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库,检索有价值的感受,将储存的信息从大脑中调取出来。
当我没有“灵感”的时候,我总会安静地去想曾经发生的事。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小地方,那里曾是军队的工厂,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编号。我在那儿长大,三面环山,人们都住在这么一个小山坳里,人很少,也没有外来人,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封闭社会。我生活在这里,仿佛生活在实验器皿的小盘子上,面对的都是单纯的问题。因此我的个性里面可能也有一点点类似“甜蜜的封闭”这种东西,无形当中它会给予我很多跟别人不太一样的想法。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封闭带来的单纯也变成了我个人的底层情绪。
我总会感恩那段童年时光,它是一个宝藏。在我的记忆深处,它宛如一颗宝石,单纯而美好,赋予了我敏锐的感知力。其实,我们对任何一个东西分层的感知力都是很敏锐的,就是各种感官的感知力。在我的记忆里,一块石头、几根小草、一个废弃子弹箱,我都能变着花样玩,每一样都能玩上大半天。这些回忆,锻炼了我的敏感度和想象力。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小人儿书,我爸妈觉得我看这些闲书会耽误学习,就严禁我带回家,看见一本扔一本。我就去山上挖个洞,把小人书都埋在洞里。山上早晚的露水很大,第二天再去看的时候,书都湿透了,我只能把它们摊开铺在阳光下晒干,然后自己躺在那一堆摊开的书中间等书慢慢干透。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种经历确实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它是我自己提炼出来的一些藏在我记忆深处的美好回忆。
羽毛球,是我的另一个重要的童年记忆,每当看到羽毛球我都会产生那种遥远的熟悉感。我曾在几次设计中使用羽毛球的造型(见卡地亚艺术邀请展和 where are you 系列作品),那就是我的童年映射,是一串只有我知道的记忆密码和象征。当我把它放在画面里时,我会觉得很有安全感,虽然在别人的眼里,它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平常事物,但对我来说,他却像黄昏中的一座小山一样美丽而祥和。不必刻意去挖掘那些生活中的高光时刻,不要因为羽毛球的平庸而忽略它的价值,往往力量就蕴含在这些日常的角落里。就像草间弥生的南瓜一样,虽然南瓜普通,却是她内心中的平和之地。
每个人都有成长的回忆,而且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这些独特的经历造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守着自己那份独特的回忆宝藏。时时擦亮一下我们的回忆,它就会给我们很多精神上的支持,会带给我们很多关于想象力的补充,让我们的情感会变得细腻,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更多美好的、温暖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