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选择



关于这本书第一章应该写什么内容,我曾陷入深深的纠结。我可以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写我为什么选择了设计师这个职业;我也可以从设计行业与社会关联的角度,写设计对于公众生活意味着什么…但考虑再三,我还是选择了朋友这个题目作为整本书的开篇,在我看来,朋友的定义是设计这个职业的基底。看看很多人描述的设计师和客户的关系吧,对立的、排斥的、不相容的,甚至是仇视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紧张的合作关系?我想责任是双方的,设计师没有找到自己的角色位置,客户没有找到与设计师合作的融洽方法。设计师的感觉是倒霉,怎么摊上了这么糟糕的客户?客户的感觉是钱白花了,怎么买了这么差的设计。

合作,难免有矛盾,即便是相敬如宾的关系,也会产生观念上的分歧。谁不抱怨客户呢?谁又能保证自己花的每一笔钱都物超所值呢?所以,双方关系的不融洽是正常的,出现一些矛盾都是合情合理的。理性科学地去看待争执的焦点,积极地去解决因矛盾而带来的对立,并尝试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萌芽里,这就是我们努力完善自己认知的首要目的。我们常说“对事不对人”,指的就是要去积极地解决问题,去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而不是一股脑地将怒火烧向一个具体的人,这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多,让矛盾变得更大。

我曾经发过这样一条微博:

“我以前年轻时曾经说过“不需要交朋友”“朋友没用,反而是负担”这种话,那时候太自以为是了,觉得很多事自己扛一下就能过去,幼稚,缺乏责任感。等到慢慢成熟了才明白,朋友是特别重要的,是不让自己忘形的尺子,是检验自己为人处事的标准。一个没朋友的人是很可怕的,如果ta年轻什么都不懂(像我似的)那就是幼稚病,但如果ta是个成年人,没朋友,很可能是个内心阴暗、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千万不要简单地归结为是个性和生活方式。一个没有感情的人,是恐怖的。”

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懂得朋友定义的人,懂得朋友价值的人,即便你在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数量寥寥无几。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时间不够,精力不够,在朋友关系的维护上我们负担的成本越来越高,而从朋友身上收获的价值很可能“难以保值”。但,不要轻易丢弃“朋友”这个位置,因为放弃对朋友的需求,就等于放弃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而角色,以及角色所对应的位置,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都是最重要的基本概念。

角色和位置错了,将是最糟糕的开始。把诸葛亮送去战场第一线跟敌人拼刺刀,把张飞派去做针线活,听起来荒唐可笑,可现实远比段子更加荒诞。设计师与客户角色位置不分,甚至两个人互换了座位,是非常常见的。客户指着屏幕上的字体对设计师说:“来!你给我换换,让我选一个。”我相信确实有可能存在了解字体的客户,但说实话,90% 的客户讲不出五个以上字体名称吧,这不就是张飞做针线活吗?换个场景,设计师拍着胸脯对客户说:“用我这个创意吧,用了你产品就卖爆了,不相信吗?真土。”我相信确实有可能有个别设计师懂商业经营,但据我所知,设计师经商的成功案例放眼全中国连十个都没有,哪儿来的自信呢?赔了算客户的,赚了算你的?所以,双方的位置一旦坐错,矛盾从第一天起就算是埋下了伏笔。

环境是复杂的,合作关系也是很难概括成一种简单的模式。我的客户愿意跟我做朋友,但这不意味着他会尊重每一个供应商,甚至同样都是我的客户,有些谈得来,也有一些谈不来,所以,我提供的是一种理解方式,一种观点,而不是可以照搬的模板。让我们回到朋友这个定义中来,不可否认朋友是沟通中最佳的交流对象,平等、友好、真诚的交流是设计工作达成高效结果的必须;另外,朋友之间更容易产生共情共鸣,而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设计这个职业最基本的修养(关于这一点,在本书第三章有更加详细的说明)。

如果合作双方都能意识到角色和位置的存在,都能体会“朋友”般的沟通更有助于去解决问题(哪怕是短暂的临时朋友),都愿意贡献出一些耐心与真诚像朋友之间一样去分享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那这个设计项目虽然还没出发,就已经成功了大半了。而能充分认识到朋友意义的重要性,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显得尤为珍贵,那也是我将“朋友”设定为全书开篇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