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问题
做设计的时候,我总是会去设想:如果我是客户要怎么办?所以客户要面临的问题反过来就变成了一个抛向我的更大的问题。这样想来,设计就不是我给客户设计一个标识,或者确定一个色彩的问题那么简单,而是要将他的问题代入自己,不仅仅是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需求,而是基于整体的品牌观念到底是怎样的。
真正的朋友不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安慰你的那个人,而是能去你家楼下拉着你到外面散心的人,他在身体力行地去做着一些事情。朋友不是坐在你对面的人,而是跟你肩并肩的人。
绝大部分的设计的服务是高度定制化的,尤其是在涉及到具体的设计师(或团队)时就会更加强调人的感觉。对这个定制概念有些模糊的人,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想象一下:买房子的人与建筑师。大部分人一辈子买的住的都是制式的商品房,每栋楼每个单元每一户都是标准化的,这样的房子也是建筑师(设计院)设计的,只是住户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他是谁,这个建筑师也不会关心具体的某一个住户的感受,他做的就是尽可能满足大众平均值。但有一天,你有了自己的一块土地使用权,你有自己的居住需求,曾经的通用标准无法满足你的实际状况,这时你需要找到一个建筑师,去谈你需要怎样一个房子,比如,你需要一个可以容纳十个人就餐的饭厅,或者你再一次升级自己的需求,最好这个饭厅在吃饭时还能看到外面的竹林,还有没有可能让房间尽量采用更加柔和的自然光,因为你讨厌白天开灯。以上,你提出的每一点都是客户需求,建筑师通过判断客户需求就能读懂并掌握客户的条件、习惯和喜好,并以他的理解为客户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一名好的建筑师,是可以超越客户的需求和想象的,这不在于他是否一项一项地完成了你的需求列表,而是他懂了你,从根本上解决了你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讲,做品牌设计跟建筑师设计房子是很相似的,它不是一个制式的商品房采购,每个品牌背后都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包括条件与需求,还有经营者团队的特点和目标。在这样的高度定制需求中,设计师不要盲目地去追随客户的需求清单,要把客户的散点需求当作一个整体需求来判断。通过需求去读懂人的愿望,再通过满足愿望来构建理想,而不要生硬地去解决“你要我做这个,你要我做那个”的行为指令。回到文首提到的问题:“如果我是客户要怎么办”,建筑师盖的房子不是自己要住在里面,如果你不知道未来住在房子里的人像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就不要着急在墙上开一个大洞——即便,那是客户放在需求清单里的。
设计师其实就是替别人解决问题的人。当你真正的懂得如何跟你的客户做朋友,很多曾经不理解的事就都能理解了。在这个行业里存在的大部分积怨,客户对设计师的不满,设计师对于客户群体的一些抱怨,其实都来源于不理解。大部分不理解的根源在于双方没有建立目的上的共识。当然,对于资历比较浅的设计师确实很难得到客户的充分信任,但是,有一颗愿意去跟别人交朋友的心,最后才有可能达到那个理想的状态。做设计师,尤其是做品牌设计师,要用自己真实的情感去想象品牌未来要面对的问题,关注需求背后的意义,关注设计背后的目的。
如何通过理解需求去判断其背后的意义,没有技巧可以传授,它没有范式可以套用,更没有所谓的思维工具。人是最复杂的生物,语言和文字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更不用说在大多数项目中,是由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语言特点来提供信息线索,每个人大脑中的字典都是不同的。但,现在我们至少已经搞清楚一件事,设计师于客户之间不仅仅是单纯的被采购关系,不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同时也不是师生关系,我们是一个相对平等的像朋友一样的伙伴关系,彼此关怀,彼此理解,彼此参与到对方的生命和成长当中去。这样看来,设计并不是技术工种。